中秋出游 这些公厕带来城市“温情”

中秋来临,伴随着晴好的天气,成都各大景点、公园人流如织。作为公共场所必不可少的服务设施,公共厕所的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市民、游客的游览体验,良好的如厕环境可以更好地节约资源,甚至起到引导游客文明观光的作用。

记者昨日在成都江滩公园、宽窄巷子景区以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走访发现,景区的公厕不仅有了专人管护,厕所内配备的人脸识别取纸、坑位占用提示等功能提升了使用体验,而男女坑位比例的调整以及第三卫生间的配置则为景区公厕增添了“温度”。

泡沫冲洗

厕所耗水量减少三分之二

早晨九点的江滩公园内有不少市民已经结束晨练。田大爷几乎每周都会来江滩公园晨练,慢跑、太极都是他的晨练项目。早上他和放假的孙女来打羽毛球,结束运动两人走向了江滩公园内一座被翠竹环绕的建筑,这是江滩公园2018年底投入运营的一座智慧公厕。

“过去晨练完想洗脸,都是用自己带的水抹一把。过去还没有江滩公园,周围也找不到干净的厕所,厕所里的味道让人难以久留。现在每次晨练完在这里上厕所、洗手、洗脸,最大的感觉是方便、干净,有时候没带纸也能在这里刷脸取纸。”田大爷告诉记者,自己平时也会告诉孙女,珍惜良好的公共环境,洗手的时候不要把水溅到水池外,用多少纸就取多少纸,用过的纸也不要乱丢。

在江滩公园智慧公厕的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着厕所的使用总人数、温度、湿度、空气指数、水表和电表等实时数据。现场维护人员介绍,厕所用泡沫代替流水冲洗,泡沫的润滑作用大大减小了污物的附着力,一般水冲需要耗水6升,但这个公厕只需耗水1.8升。

洗完手后,则需要进行“人脸识别”获取纸巾。记者注意到,当游客的脸出现在机器中间的虚线方框内几秒钟后,就会有一段纸巾自动从机器下方送出,现场维护人员介绍,每个人十分钟之内,可以取三次纸,每次30厘米。“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提醒市民养成节约用纸的习惯。”

不仅是江滩公园,在宽窄巷子景区,公厕内也开始使用人脸取纸技术,大大减少了浪费纸巾的情况。记者在窄巷子内注意到,取纸机包含人脸取纸和扫码取纸两种方式,人脸注视屏幕三秒后出纸,如果需要更多纸巾可以扫码再次获得,进一步减少了纸张浪费。景区公厕维保人员介绍,在使用智能取纸机前,每天厕纸消耗量在15卷到20卷之间,节假日甚至接近30卷,现在使用智能取纸机后,即使是节假日也能控制在15卷左右。同时,取纸机还有缺纸提醒功能,一旦缺纸,可以发出提示音提醒添纸。

熊猫公厕

设置2:3比例的男女厕位

一座有“温度”的公厕,需要的不仅是智能设备,还需要诸如第三卫生间、残疾人卫生间等周到的服务。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南侧的熊猫广场是不少游客进入景区的第一站,记者19日中午在熊猫广场看到,尽管室外温度已经接近30度,侏罗纪世界电影特展外依然有长长的队伍等待进入。广场东侧,竹林掩映下,两只憨态可掬的熊猫雕塑吸引着来往游客,它们背后是一座去年完成建设的星级旅游公厕。

“若不是周围醒目的公厕标识,我很难将它和公厕联系在一起。”从景区直通车上下来,周女士就被眼前这座熊猫公厕“萌”住了,“通往厕位的过道上没有异味,反而是道路两旁的竹子散发着的清新气息,给我们这些游客很好的旅游、如厕体验。”

熊猫公厕维护人员介绍,这里专门设置了2:3比例的男女厕位、第三卫生间以及可满足6个大人同时使用的洗手区域,还有2个降低高度的儿童洗手区。在这里,公厕不再是仓促“解决问题”的地方,而被努力营造成休息区的感觉。

记者注意到,每个厕位上方滚动的LED屏幕上清楚显示着厕位的使用情况,墙上的巡查记录显示,每天维护人员都要检查公厕的门窗、照明、通风、洗手设施、地面积水等十项内容。按照标准,公厕每日需要清扫4次,确保残疾人坐便器和扶手正常可靠,同时确保补充洗手液和擦手纸。

有游客告诉记者,这样的公厕不仅能够缓解旅途的疲劳,还可以督促自己注意卫生,不破坏良好的景区环境。

推荐内容